常用急救知識
觸電急救
觸電是電擊傷的俗稱,通常是指人體直接觸及電源或高壓電經(jīng)過空氣或其他導電介質傳遞電流通過人體時引起的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重者發(fā)生心跳和呼吸驟停。超過1000V(伏)的高壓電還可引起灼傷。閃電損傷(雷擊)屬于高壓電損傷范疇。
l 可自救
人體接觸220V或380V的電,都有自救的可能。
l 不可自救
1千伏及其以上的電壓等級的電,對人體會有嚴重的傷害,人體沒有自救的可能。
l 脫離電源
首選要使傷者脫離電源
1、拉開電源開關,或切斷電源。
2、使觸電者與導電體解脫。
注意:確定傷者及周圍無地電體,以20米為宜
一般而論,在心跳停止4分鐘內能實施心肺復蘇并在8分鐘內獲得進一步醫(yī)治者,救愈率可達45%或更高;超過6分鐘者,大腦多已發(fā)生不可逆轉的損害,復蘇存活的可能性微小。
一、神志判斷
口訣
拍案(按)叫好
拍:拍肩 案(按):按壓人中
叫:呼叫 好:擺好體位
拍肩
拍肩不能用力過小過大
l 用力過小
拍肩用力過小,未達到拍肩的目的。
l 用力過大
拍肩用力過大 ,可能使觸電者受傷的其它部位的傷情加重。
按壓人中
按壓人中用力 不能過大、過小
l 用力過小
按壓人中用力過小,未達到按壓人中的目的。
l 用力過大
按壓人中用力過大,可能引起觸電者過激反應。
呼叫
呼叫聲音要大
l 擺好體位
不能用力過大,用力過大有時可能加重觸電者其它部位的傷情。
二、呼吸判斷
口訣
抬出(除)看戲(吸)
抬:抑頭抬頦。
出(除):清除異物。
看:看、聽、試。
戲:呼吸二口氣。
l 采用仰頭抬頦法通暢氣道
用一只手置于傷員前額,另一只手的食指與中指置于下頜骨近下頦處,抬起下頦,頭部后仰,使下頦骨同耳垂連線與地面成90°直角 。
l 采用仰頭抬頦法通暢氣道
要用手的食指來清除口腔異物,因食指與其它指比較,其力度、靈活性等方面都強,另有異物時可與拇指配合進行異物清除。
l 看、聽、試
看、聽動作是一齊做,看是看胸、腹部有無呼吸動作的起伏,聽是聽鼻孔有無呼吸的氣流聲。 每項動作操作時間3至5秒,注意保持氣道通暢。
l 心跳的判定
用摸頸動脈判定傷員頸動脈有無搏動,無搏動可判定心跳停止.動作操作時間不能短于6秒,注意保持頭部后抑?! ?/span>
l 胸外心臟按壓
1.患者頭、胸處于同水平,躺在堅硬平面上。
2.按壓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
3.下壓3.5-4.5厘米,按壓時手指不得壓在胸壁上,以免引起肋骨骨折。上抬時手不離胸,以免移位,垂直按壓,以免壓力分散。
4.按壓與放松時間相等,用力均勻,每分鐘按壓80-100次,直至恢復心跳呼吸。
5.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應同時交替進行。按壓與呼吸比例:單人 15 :2 雙人 5 :1。
6.人工循環(huán)時間因病人年齡、身體狀況而定,但對觸電、溺水、煤氣中毒病人,按壓時間要稍長些。
l 口對口人工呼吸
(1)、保持氣道通暢;
(2)、用按于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傷員鼻翼下端 ;
(3)用自己的嘴唇包住傷員微張的嘴;
(4)、一次吹氣完畢后,放松捏鼻的手 ,觀察傷員胸部有無起伏;
(5)、抑頭抬頦手法要正確,抑頭抬頦用力不能過大,用力過大有可能引起觸電者傷情加重;
骨折急救
骨折會影響到傷處附近的軟組織,導致疼痛、腫脹瘀斑出血,斷骨還會傷及周圍的血管、神經(jīng)、內臟亂及肌肉,使患肢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骨折嚴重時可產(chǎn)生畸形,如縮短、旋轉、成角等。
應急要點
用雙手穩(wěn)定及承托受傷部位,限制骨折處的活動,并放置軟墊,用繃帶.夾板或樹枝、木板等妥善固定傷肢.如上肢受傷,則將傷肢固定于軀干;如下肢受傷,則將傷肢固定于另一下肢。
一、急救搬運脊椎損傷患者應注意事項
(1)用木板、門板或擔架搬運。
(2)先使傷員兩下肢伸直,兩上肢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或擔架放在傷員一側。2-3人扶傷員軀干,使成一整體滾動至板上,或3人用手同時將傷員平直托起。注意不要使軀干扭轉。禁止摟抱或一人抬頭,另一人抬足的方法,因這些方法將增加脊椎的彎曲,加重椎骨和脊髓的損傷。
中暑急救
中暑是由高溫環(huán)境引起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電解質丟失過量所致疾病。
l 燙傷分度
1、熱射?。?是因高溫引起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熱平衡失調使體內熱蓄積,臨床上以高熱、無汗、昏迷為主要癥狀。
2、熱痙攣: 是由于失水、失鹽引起肌肉痙攣。
3、熱衰竭: 主要因周圍循環(huán)不足,引起虛脫或短暫暈厥。
l 病因及誘因
病因:在高溫(室溫>35℃)或在強熱輻射下從事長時間勞動,如無足夠防暑降溫措施,可發(fā)生中暑;在氣溫不太高而濕度較高和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下從事重體力勞動也可中暑。
誘因:年老、體弱、營養(yǎng)不良、疲勞、肥胖、飲酒、饑餓、失水失鹽、最近有過發(fā)熱、穿緊身不透風衣褲、水土不服,及甲亢、糟尿病、心血管病、廣泛皮膚損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癥、震顫麻痹、智能低下者、應用阿托品等常為中暑誘因。此外,長期大劑量服用氰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在高溫季節(jié)易中暑。
l 中暑級別及急救處理